看了網路上許多介紹數位IC流程的文章,發現每個人對於前端和後端的範圍,不太一樣,所以我以目前工作的方式介紹。
數位IC設計模擬-可以分為三個部分
RTL-simulation -> Pre-(layout)simulation-> Post-(layout)simulation
1.RTL Simulation
- 目標:驗證設計行為是否符合規格。
- 特點:此階段不包含任何時間延遲,主要在功能驗證。
- 方法:編寫 RTL 程式碼(VHDL 或 Verilog),模擬設計行為,確保邏輯功能正確。
2.Pre-(layout) Simulation
- 目標:合成 RTL 後,檢查邏輯閘電路的功能,並加入預估的延遲進行時序模擬。
- 過程:RTL 合成為 Gate-Level Netlist,生成
.v
檔(netlist),並加入 SDF(Standard Delay Format)檔案模擬預估的時序延遲。 - 特點:此階段已經接近實際硬體行為,可以提前發現部分時序問題。
3.Post-(layout) Simulation
- 目標:模擬 layout、place & route 後的電路行為。
- 過程:經過布線後,產生準確的延遲模型和路徑,進行更精確的時序驗證。
- 特點:此階段可以捕捉到佈局布線後的 RC 延遲效應,對最終晶片的運作進行驗證。
工作分配
- 前端設計:從 RTL simulation 到 Pre-(layout) simulation。
- 後端設計:包含 Post-(layout) simulation 和後續物理實現,像是佈局布線(place & route)、時序修整等。
此外,IC 下線回來後,還會執行 CP 和 FT 測試,確保晶片功能符合預期並無瑕疵。
在小公司很多都要會,像我3個模擬都要跑,還要做CP、FT,還有協助打線和 layout 檢查等實體層工作。我等於前後端到下游的封裝測試都接觸到。